1979年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见到毛主席遗体后全程泪流不止
发布日期:2022-04-18 19:09 来源:未知 阅读: 次
原标题:1979年贺子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,见到毛主席遗体后,全程泪流不止
1979年,毛主席纪念堂落成2年后,纪念堂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。这位客人在轮椅上,瞻仰了毛主席遗容。
在看到毛主席遗容后,她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。她一直流着泪,咬着手里的白手绢……
1979年9月,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和女婿多方奔走,希望能够圆上母亲贺子珍到毛主席纪念堂,再见一次毛主席的愿望。
贺子珍一到北京,就向李敏表示,想要尽快去毛主席纪念堂,看看自己曾经的丈夫。
后来,经过安排,贺子珍这次去毛主席纪念堂的行程被安排在9月8日,也就是毛主席逝世的前一天。
到了9月8日,一大早,70岁的贺子珍就起了床,梳洗打扮了一番,做好了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的准备。
因为贺子珍的这次毛主席纪念堂之行是保密的,在出发前两天,大家都向贺子珍做了嘱咐:
到了毛主席纪念堂,不能发出任何响动,更不能大声哭,这是纪律! 一定要不能哭,要听组织上的安排!大家就在她的身边。
听到是组织上的安排,贺子珍不住地点着头,答应着大家。她是最遵守纪律的人,这一辈子都听组织的话。
贺子珍手里拿着一条精心挑选的白手绢,坐在轮椅上,目光中带着期待,从南门进了毛主席纪念堂。
李敏和孔令华拿着一个心形的花圈,代贺子珍把花圈放在北大厅的毛主席坐像前。花圈上写着:
随后,李敏和孔令华陪伴在贺子珍的左右两边,在毛主席汉白玉座像前,大家一起合了影。
在这一瞬间,贺子珍和毛主席的姿势都是坐着的,他们的目光都向着前方,望着祖国的。
李敏和孔令华推着轮椅,和轮椅上的贺子珍一起慢慢地进入了瞻仰厅。贺子珍的眼睛注视着前方。
升降机缓缓托起了水晶棺,毛主席慢慢地出现在贺子珍的视线中,贺子珍心里对自己说:
这一次,贺子珍要好好看看自己的丈夫。丈夫就躺在她的面前,好像睡着了一般。
对于毛主席的睡姿,贺子珍是很熟悉的。毛主席那伟岸的身躯,睡着的时候,就是这样的。
透过透明的水晶棺,贺子珍觉得,毛主席只是睡着了,和以前差不多,姿势也是那个姿势。
在贺子珍的心里,毛主席也不是神仙,只是她的丈夫,和普通人一样,累了也一样是需要休息,需要睡觉的。
从井冈山,一直到凤凰山,多少个夜里,毛主席就睡在贺子珍的身边。贺子珍无比地熟悉毛主席睡着的样子。
贺子珍心里记得,组织上交代过,让她千万不要哭。她也在心里默默地念叨了无数遍,鼓励自己要坚强,不要哭。
贺子珍把手里的白手绢放到嘴里,紧紧地咬着,不让自己出声,但是泪水却是真是感情的流露,无法禁止,不断地从贺子珍的眼睛里涌了出来。
贺子珍没有哭出声,也没有说话,就一直静静地呆着,看着丈夫,看着孩子的父亲,这一刻,心里什么都有……
几十年来,她思念着丈夫,为了丈夫,为了她心中的爱情,也为了那几个活下来的或已经走了的孩子,尝遍了人间几乎所有的苦。
这几十年来,贺子珍流了多少泪,没有人知道,恐怕连她自己都不一定能记得清。几十年来,她就一个人承受着心里的苦,没有人可以替她分担。
这一次,在毛主席面前,贺子珍流出的泪水,究竟饱含了多少情感,恐怕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了。
离开了毛主席纪念堂,贺子珍被扶下轮椅,上了小轿车,李敏坐到贺子珍的旁边,两人都看向车窗外。
贺子珍和李敏的目光,都紧紧地盯着毛主席纪念堂的方向,李敏已是泪流满面了,贺子珍的眼眶里也含着泪水,但是终究没有留下来。
1947年,贺子珍在苏联尝遍了人间的疾苦后,在毛主席的批示下,回到了祖国。
回国后,贺子珍从妹妹贺怡的口中,得知了毛主席一直照顾着她的母亲和妹妹,对毛主席十分感激。
贺子珍想着毛主席的好,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信,和女儿李敏的信一起寄给了毛主席。
毛主席没有给贺子珍回信,只是给李敏发了一份电报,希望李敏能回到自己身边。
李敏离开贺子珍,住到中南海后,贺子珍给毛主席又写了一封信,表达了对李敏的思念,并嘱咐毛主席要保重身体。
毛主席虽然没有回信,但是在李敏放假的时候,把女儿送到贺子珍的身边,让她们在一起过上一段时间,排解贺子珍心中的孤独。
在李敏去看母亲的时候,毛主席总会特意准备上一些贺子珍最爱吃的食物,让李敏带给贺子珍。
在李敏回中南海的时候,贺子珍也会备上一些毛主席喜欢的东西,让李敏捎给毛主席。
然而,当贺怡和贺子珍坐着火车来到山海关的时候,被告知不能进入北京。贺子珍就想着去上海哥哥贺学敏家里。
在1950年的时候,贺子珍和贺学敏,以及贺学敏的妻子李立英,联名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。
在信里,贺子珍流露出了一丝想回到毛主席身边的的希望。毛主席回信说希望贺子珍能够保重身体,顾全大局,多看看社会主义的建设。
贺子珍再一次听到毛主席的讲话时候,本来就不太好的身体,变得更差了,她的神情呆滞着,精神变得恍惚起来,整天都不想吃饭。
毛主席知道后,明白了贺子珍的病因,就写了一封信,寄给贺子珍。嘱咐贺子珍要注意身体,要听医生的话,好好治病。
看到毛主席的信,以及李敏的到来,让贺子珍很是高兴,不仅身体恢复了一些,还把烟给戒了。
毛主席通过李敏,给贺子珍捎了一些东西,表达了他的关怀之情。毛主席还把一条淡黄色手巾送给她,让贺子珍心里非常感动。
这条手巾是毛主席曾经用过,激起了贺子珍的一片思念怀旧之情。贺子珍的身体,渐渐恢复了不少。
在组织的安排下,贺子珍定居在上海。贺子珍没有具体的事情做,有时在上海,有时去福州和南昌看看哥哥一家。
1959年夏天,贺子珍在南昌接到通知,由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夫人,也是贺子珍的好友水静,陪她上庐山游玩度假。
贺子珍听到让她去庐山度假后,不想乱花公家的钱,就推辞不去。最后在水静和侄女的热情邀请下,才勉强同意上山去转转。
在水静的相陪下,贺子珍上了云山雾罩的庐山,和毛泽民的妻子朱旦华,一起度过了第一个晚上。
第二天,朱旦华与水静陪着贺子珍,游览了庐山的一些好看的景点。醉人的风景,让贺子珍的心情相当地好。
贺子珍和水静坐车来到一处叫做“美庐”别墅的庭院。毛主席的卫士封耀松(贺子珍不认识)打开车门,把贺子珍搀到别墅的值班室。
过了一小会儿,封耀松就下了楼,和水静一起把贺子珍扶上二楼。到了二楼后大厅后,水静和封耀松就退了出去。
毛主席从卧室里走了出来,贺子珍看到是毛主席,突然站了起来,因为没有准备,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毛主席到了两杯茶,将一杯放到贺子珍的面前,自己拿了一杯,然后坐在藤椅上。
毛主席看到贺子珍这个状态,也感觉使不上力,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安慰贺子珍。
见贺子珍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后,毛主席问:“生活怎么样?身体好了没有?”
贺子珍止住哭泣,仔细看了看毛主席,说:“我好多了,你的身体,虽然比过去胖了,但看去,好像没有过去那么精神了。”
询问了贺子珍在苏联生活的情况。贺子珍擦了擦泪眼,向讲了在苏联时候的遭遇。
后来,毛主席和贺子珍谈到了他们共同的女儿李敏。说了李敏谈了对象要结婚的事情,贺子珍表示同意。
毛主席对水静说“贺子珍的脑子坏了,有时答非所问。你要注意贺子珍的情绪,明天,就送她下山。下山以前,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,怕她出去碰到熟人,那不好。”
贺子珍和水静一起乘坐轿车,静悄悄地离开了“美庐”,回到莲谷路上的一幢别墅住了下来。
晚上,贺子珍向水静谈了她在井冈山与结婚,到了延安后的家庭风波,赴苏后的苦难生涯,以及回国后的种种遭遇。
从庐山上下来后,贺子珍就生了一场大病。毛主席知道后,让李敏前往南昌,看望了贺子珍。
“这次妈妈病得很重,我刚见到她时,她两眼发直,面无表情,不吃不喝,不言不语。后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她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。我来时已基本恢复正常,她还提出想去永新老家看看呢!”
李敏就对父亲毛主席说:“妈妈一个人生活很孤苦,很寂寞,我又不能在身边照顾她。我想把妈妈接过来,同我一起住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1976年,在毛主席弥留之际,李敏见到了毛主席。这时,毛主席已说不出话来,他向李敏作了一个圆圈的手势。
毛主席走后,李敏猜想,那可能是毛主席心里惦记着她的母亲,希望她能够多去看看贺子珍。
贺子珍这次来北京后,住了两年的时间。直到1981年5月,贺子珍才离开北京。
在北京期间,那些老战友、康克清、曾志、朱仲丽等人,都来看望她,和她说了很多话,听到这些老战友的声音,让贺子珍心里非常高兴。
1984年4月中旬,孔令华接到中办打来的电话,贺子珍病得很重了,已经定好了去上海的机票,让李敏一家赶紧到上海去。
孔令华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敏。李敏知道后想到母亲一定病得很严重了,就简单收拾了一下,马上出发。
在飞机上,李敏担心母亲,心一直跳个不停,脸上没有一丝血色。孔令华给她服下了药,安慰了一下。
来到医院后,李敏快步走到贺子珍的病房前,推门走了进去,看到贺子珍的眼睛闭着,两颊通红,身体消瘦憔悴,呼吸也很急促,非常虚弱。
贺子珍看到病床前是李敏和孩子们,脸上动了一下,做出微笑的动作,嘴唇动了一下。
贺子珍听到女儿的声音,点了点头。她嘴唇动了几下,没说出话。用眼睛看了一下站在李敏身旁的医生,
李敏明白了贺子珍的意思,这是母亲告诉她,自己生病住院后,是医生们一直在照顾。
这个时候,贺子珍的神智也是非常清楚的,只是身体很衰弱,说话的声音不太好。
贺敏学一家也赶过来了,听说贺子珍高烧不退,建议给她服用安宫牛黄丸,可以让危重病人退烧。
贺子珍服了药后,体温很快降了下来。过了一会儿,贺子珍就睡着了,睡得很沉。
李敏看到贺子珍睡着了,才放心一些,为了让母亲安静地休息,大家一起离开了病房。
李敏等人再来看她的时候,贺子珍对她们说:“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,都来了。”
贺子珍看着外孙女,让护士给孔东梅了找点好吃的。大家看贺子珍病情好转了, 就放下心来。
18日晚上,贺子珍的病情突然加重,体温两次升高,陷入昏迷的状态。医生们马上进行了紧急抢救。李敏、孔令华等人一直守候在外面,不敢离开。
贺子珍逝世后,中共上海市委不敢自作主张,请示中办怎么办理她的后事,以及骨灰安葬的地方。中办感到为难,请示了。
给贺子珍定了葬礼的规格,说:“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,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。”
朱德、彭德怀、贺龙、陈毅、董必武、陶铸、、李富春、许光达、陈赓、徐海东等人的骨灰,都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。
在大厅中央,贺子珍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党旗,四周簇拥着常青树和鲜花,遗体前摆着她的亲属贺敏学、李立英、李敏、孔令华献的花圈。
贺敏学,李敏、孔令华,以及他们的子女,护送骨灰回到北京,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。
在八宝山上,没去上海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一些老大姐,自发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,参加了贺子珍的骨灰安放仪式。
李敏捧着贺子珍的骨灰盒,放在院子里的桌上,大家围着桌子鞠了躬,然后由李敏把骨灰盒送进了一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